**預防腰背痛要注意:
▲避免久坐,若需久坐時應以背墊支撐下背,並使用高背座椅。且坐時姿勢要端正。
▲日常生活中,以平躺時脊椎所受的壓力最小。
▲臥床休息時應選用木板床,並可加層被子或榻榻米,如此躺著,腰部的姿勢比較自然伸直。不要睡太軟的床,因為屁股會沈下去,如此躺著好像孕婦挺出肚子一樣,對腰椎間盤壓迫神經的狀況會惡化。
▲臥床休息時可於膝下墊一個枕頭。
▲避免急速前彎及旋轉、身體過度向後仰等可能會傷害背部的動作。
▲需轉身去接或拿東西時,不要只扭轉上半身,應盡量整個身體轉過來。
▲拿舉物時應將兩腳分開約45公分,一腳在前,另一腳稍微在後,膝蓋彎曲蹲下,保持背部平直,物品盡量靠近身體,兩腿用力站直,將物品舉起。彎腰提重物是腰部最吃力的動作,腰背不適時應盡量避免。
▲熱療可以改善背痛,例如洗熱水澡(可用熱水沖腰背痛的部位)、熱敷等,但溫度不可過高,時間不可過久,以免燙傷皮膚。
▲不要長時間維持同一姿勢。
▲適當的運動可以改善及預防下背痛的症狀。例如:游泳、步行、Yoga。
若真的發生下背痛時怎麼辦呢?應即時請醫師評估,不要輕忽問題的嚴重性,必須針對病因治療,目前治療方式有很多種,主要包括:
■藥物治療:門診常用藥非類固醇類抗發炎藥與肌肉鬆弛劑,對鎮痛、消炎和鬆弛肌肉的功效良好。

■物理治療:如按摩、針灸、運動治療、腰部牽引、電療與熱療等。

■注射治療:前兩種療法合稱「傳統保守療法」,指的是口服消炎、止痛、肌肉鬆弛等藥物,加上熱敷、電療、腰部牽引、按摩等復健治療,若超過六個月均未改善,發作時痛不欲生,但又不敢接受開刀,此時,「注射治療」成為有效緩解症狀,短效而立即的另一種選擇。

■疾病症狀:是脊椎關節病變引起的背痛,症狀與坐骨神經痛很像,有些會後腰背局部關節疼痛,或從大腿後側往下痛,病患描述此種疼痛是一種鈍性、深部且不容易定位的疼痛,有時,背部有一種被鎖住的感覺,尤其是向後仰、站立或坐著稍久,會引起或加重背痛。

   這項治療,是將針置入脊骨關節注射少量局部麻醉,只有小針孔,不需縫合,病人注射後只需臥床三十到六十分鐘,下背痛情形就可獲得有效改善。不但能減少止痛藥的使用,也提高患者的生活品質。

■外科手術:大多數的下背痛患者「談刀色變」,其實真正需要開刀治療的病例很少,但是必要時,例如椎間盤突出併下肢肌肉萎縮,或疼痛不已保守治療數月無效,又確診出病因,則必須慎重考慮外科手術。

   然而,手術後也不是代表一勞永逸。因為不管是椎間盤、椎板或脊椎開刀,原本就是受損組織,會比正常的老化得快,也容易再度受傷,出現背部手術後症候群,症狀為疼痛,腳麻等。教導病人日常生活及工作注意事項、坐姿、站姿、睡姿等,穿著背架及束腹 .

**如何預防下背痛:
減少腰背痛發生,應預防重於治療,包括良好的姿勢、減少背負重物,不讓腰椎及附近承受過多重力壓迫,如此可預防肌肉、韌帶、肌腱等軟組織受傷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hun4916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