何謂中風?



 



何謂中風?


定義
除了發生在腦部之外,中風和心臟病發作非常相似。中風是一種”腦病發作”,因血流突然阻塞(阻斷)造成腦部缺乏賴以維生的養分及氧氣並導致腦細胞死亡。最常見的中風稱為局部缺血性中風,通常是由於脂肪堆積(凝塊斑)阻塞腦部血管(動脈)或因身體其他部位的血塊脫離小凝塊後,移動至腦部而使血流停止。另一種非常少見的中風是因血管破裂而導致腦部出血,稱為出血性中風。


症狀



通常中風是突然發生的。其症狀進行快速,體內受到中風腦部所控制的部位,但為相對於腦部的另一側,都會受到影響。

如果有下列任何中風的症狀,請立即就醫:臉部、手臂、或腳的其中一側突然感到無力或麻木、突然視力糢糊或看不見、無法言語或了解他人所說的話、平衡困難及/或頭昏眼花。有時,中風的症狀”忽現忽沒”,通常持續不超過一個小時。這些現象稱為暫時性局部缺血性發作(TIAs)。儘速就醫是治療中風成功的一個關鍵性因素,不要等待是否症狀會消失才就醫。


 


若您有下列任何一種危險因子,這些是您所能改變的,包括吸煙、高膽固醇、高血壓、糖尿病、和(或)較不活躍的生活方式,醫師可以幫助您降低這些發生中風的危險性。另外,請教醫生有關不可改變之危險因子(譬如擁有中風之家族史),在評估您所有可能發生中風之危險性時,那些都應列入考慮。



為了能適時地運作,腦細胞(神經元)必須靠不間斷之血液供應,因為其中包含維生所須之養分和氧氣。腦部是由兩對動脈所提供:位於頸部前方之兩條頸動脈及頸部後方之兩條椎動脈。


數十億個神經元不斷地送出訊息至身體的每一個部分,控制所有腦部的作用,包括語言、視覺、運動以及腦部功能,包括思考和情緒反應。


動脈粥狀硬化



動脈粥狀硬化是因血液中膽固醇在動脈內壁形成脂肪沉積(凝塊斑),造成動脈變窄,久而久之便導致阻塞。發生凝塊形成與動脈變窄會超過數年以上,但過程開始有脂肪細條的形成,則是早在青少年時期就出現。


狹窄化的程度



動脈變窄的情形稱為「狹窄化」,最後會降低流至腦部的血流。醫師由病人的動脈寬度判斷其狹窄化程度,以「狹窄百分率」來表示, 頸動脈(導致中風的血塊經常形成之處)的值如圖所示。


血栓性中風


缺血性中風可分為兩種,是以形成兩種不同的血塊作為根據。在動脈變窄的過程中,在凝塊斑的表面會形成血塊。一種血塊形成之類型是在動脈內之凝血斑表面,並能完全堵住血管,而造成血栓性中風或梗塞,如同圖中所示。如此會阻止氧氣和養分通過腦中受損部位,並使受影響的組織死亡。


栓塞性中風



另一種血塊(栓子)之形成,並不會留在動脈內最初形成的地方,但血栓卻會。不過栓子是從凝塊斑破裂出來之小塊,並跑至血流中。栓子流入腦中,暫時存在小動脈內並阻塞血流,而造成栓塞性中風(梗塞),如圖所示。無論是血栓性或栓塞性中風,都會阻止氧氣和養分通過腦部受損部位,使得受到影響的組織死亡,受影響之部位就不再運作,便出現中風症狀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hun4916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